社畜的財務自由計畫 整理&讀後感
推薦指數:⭐⭐⭐/5
本書特色:兩天就能輕鬆閱讀完的一本股票短線教戰手冊。即使我自己是被動指數化投資的信奉者,讀起書來也覺得有趣。書中用像是作者對你說話的親切口語,講解作者以自身經驗去蕪存青的短線交易技巧,可讀性很高。作者本身從貧窮翻身的故事也很勵志。推薦給喜歡主動選股、短線當沖、波段的投資人。
主旨:作者以自身學習股票的經驗,破解散戶對於投資股票的迷思,並介紹為何選擇短線交易,及短線交易所需要的基本面、技術面、消息面等分析技巧。
下面我們就分五個Part來介紹這本書:
Part 1 — 為何選擇短線? 作者的投資觀
Part 2 — 短線的基本面
Part 3 — 短線的消息面
Part 4 — 短線的技術面
Part 5 — 買進賣出原則
這次的後記,我會以我目前的投資觀念來分析一下書中內容。
Part 1:為何選擇短線? 作者的投資觀
本書是毫不避諱專注於短線,甚至是極短線交易的投資書籍,讓我們看看在目前被動指數風潮下作者為什麼選擇短線交易(p.s.作者為韓國人)?
可以從上圖看到,和美國那斯達克指數(圖左)不同,韓國整體股市(圖右)並無長期成長的趨勢,因此使用長期指數投資無法獲得如美股複利累積財富的效果。
另外,長期被動指數化投資的可預期報酬率就是大盤報酬,換言之年化報酬率大概7-10%(以美股為例),20年報酬率約為386%-672%,作者認為以中產階級的財富水準,就算資產翻了六倍仍處於同一個財富階級,若想要完全擺脫目前的財富階級至少需要1000–3000%的報酬率,而長期指數化投資無法達成這樣的目標。
現在我們來看在這樣的背景下,作者的投資方法/原則:
- 交易頻率:以當沖、隔日沖、短期波段為主,買容易賣的股票,提高周轉率
- 選股方式:以基本面、題材(概念股)+技術分析+消息為主
- 交易時間:在成交量最多的時候買賣(9–10a.m. & 收盤前)
- 交易帳戶:把不同交易頻率的個股(如當沖股、波段股、套牢股票)分別放在不同的證券戶中。
另外作者也提出很多散戶有的錯誤觀念,破解傳統投資誤解:
- 投資本金要很多? 不用,從小額投資開始練習。作者從12萬元開始,三年滾出7500萬。
- 一定要專職投資才能賺錢? 不用,應該要以本業優先,投資只是一種理財方式,生活的重心若都放在投資上反而容易影響投資心態,進一步降低報酬。
- 學會秘訣就爽賺? 投資並沒有固定的秘訣,作者強調"應對進退",就算書中教的方法,也要看情況使用,並不是學會了就一定賺。
- 以為自己的小道消息能賺錢? 作者認為會找到散戶的消息通常都是已經轉了好幾手的垃圾消息,投資股票記住一件事,大家都知道的好消息,就是壞消息,反之亦然。
- 總想跟著主力進出? 作者認為買超賣超主力只是一種虛構概念,跟著主力只會造成追高殺低的局面,無法真正提升報酬,散戶需要的是對於公開資訊的第二層思考。這裡作者舉出一個值得思考的例子:當個股的委賣量>委買量時,大多散戶認為股價會跌,但作者認為當大家都在賣,主力(外資、法人)便可能開始布局進場,後續反而看漲。
Part 2:短線的基本面
對短線來說,因為不打算長期持有股票,公司的長期發展對短線交易者的重要性來說不如長線持有者。但短線交易仍評估基本的公司體質,是衡量能否大量買入股票的重要因子,下面就來看看作者特別看重哪些基本面資訊:
- 公司概要、沿革:公司的業務內容是什麼(=什麼題材)、成立多久了(=穩不穩定)
- 子公司的資訊:有沒有相關的題材、有沒有持有其他題材公司的股份
- 公司地址:一樣與題材有關,例如公司廠址附近的土地開發案也可能讓股價上漲
- 股本變動:有無增減資? 增減資的方式? 有無發行公司債? 這部分主要看公司的營運狀況,另外要避免常常發行新股的公司。
- 除權息:看有沒有持續配息,短線交易並不在乎配息,主要是看公司長期的經營狀況。
- 基本業務資料:事業範圍、狀況、市占率...
- 財報:公司資產(越多越好)、負債(不要越來越多)、資本(越多越好)、營利(越多越好)、本益比(一般情況下越低越好)
Part 3:短線的消息面
消息面可以說是短線選股的精髓,如何從大家都能得到的公開新聞獲得選股的資訊,那就是要比一般投資人思考的更深入,下面我們來看看三個例子:
再次強調一句話,大家都知道的好消息就是壞消息;大家都知道的壞消息就是好消息,比一般投資人想得更深入,才能獲得報酬。因此,作者建議投資人每天記錄漲停股票,並找出原因,久而久之便能培養對選股題材的敏感性。
Part 4:短線的技術面
作者認為,只要看三個重要指標:
1. 支撐與壓力:
壓力與支撐線會互相轉換,股價突破壓力線後壓力線便會成為股價的支撐線,而跌破支撐線後的股價回彈回原本支撐的位置時會受到阻力,此時支撐線就變成壓力線。
買進時需確認股價沒有跌破支撐線,賣出時機在股價無法突破壓力回跌後。第一次強力突破(帶量、高於支撐10-15%)壓力線是最好的買點。
簡言之,要想辦法買在支撐線附近、賣在壓力線附近。
2. 成交量:
判斷飆股的特徵,在成交量暴增500-1000%後,成交量急速下降(前一天的25%,或12%更好),同時當天為黑K(越寬越好),且股價低點越接近5MA越好(但不能大幅跌破),這個過程可能持續1-3天,此時股價買賣力道皆弱,接下來若有一點看多消息便可能轉向大漲。
3. 移動平均線:
例如5MA、20MA、60MA、120MA,看移動平均線的黃金交叉、死亡交叉,使用移動平均線當作支撐與壓力的輔助判斷。
但是,因為幾乎所有投資人都看這幾條線,為了掌握先機,作者認為我們要往前看更短期的移動平均線,例如3MA、8MA、15MA、45MA。特別是45MA是所謂的跌盤買點,當股價第一次碰到45MA且成交量下降、同時120MA不在相對高點時,有大機率股票會反彈。
另外360MA呈上升趨勢,但股價快速跌破360MA時,未來股價有大機率重新回到360MA。
雖然作者沒有講到這部分的背後原理,但我自己推測,360MA是長期趨勢線,長期趨勢上升代表公司的營利狀況應該是穩定成長,短期暴跌通常是因為利空消息出現導致,但投資人常常反應過度,若長期基本面沒有重大改變的話股價回到之前水準的機率很大。
Part 5:買進賣出原則
買進原則順序:先看成交量、再看線圖、最後看資料(基本面、消息、題材)
賣出原則:堅守停利停損,建立停損標準時應該以買進條件相同類別的線索判斷。例如若是根據線圖買進此股,當股價對均價威脅時,至少出清50%持股、隔日開低則全部清空;若是根據概念則題材退燒時就應該出清股票,不要長抱。作者建議的停損點是5%。
後記
我接觸股票的頭幾本書是漫步華爾街、投資金律、投資最重要的事、掌握市場週期,網路則是從綠角開始的,也因此養成了我相信指數投資的觀點。以下是我選擇長期指數化投資的理由:
- 短期投資是零和遊戲,代表所有人不可能一起賺錢,而你賺錢的前提是有其他人比你笨,在你賣的時候買。但作為散戶我們的對手是外資法人等投資機構,有專業的產業分析師、高級的技術分析軟體、和靈通的消息,散戶可說是勢單力薄,能有卓越績效的散戶大多維持不久就可能將獲利回吐,而卓越績效可能也是運氣所致。
- 極高的周轉率產生的手續費和資本利得稅造成大幅的獲利磨損。
- 目前長期的投資報酬率研究表明,沒有任何主動操作基金績效能持續贏過大盤,代表沒有任何一套選股模式或技術分析能持續創造超越大盤的報酬。
看過不當決策後,可以發現大家常常看到的少年股神、中年股神(?),通常是倖存者偏誤的故事;而他們對自己的投資技巧可能也有著過度自信偏誤。在看這些激動人心的股票致富傳奇時,別忘了有很多採取同樣技巧的投資人可能只有著平凡無奇的報酬率。況且很多人知道的投資技巧,就是沒用的投資技巧,如果看過本書的人越來越多,可以預見的是作者所教的技巧能創造的報酬也將越來越少吧!
看到這裡可能大家會很好奇我為什麼買這本書吧! 其實是因為採取ETF投資半年多來,總覺得沒有更熟悉股票市場趨勢的感覺,雖然我仍然更相信長期量化研究的證據,但為了避免自己的確認偏誤,可能拿個5%的資金來主動選股,體驗一下短線交易的刺激感(誤)也無不可。